酷暑时节,三湘大地热浪蒸腾。面对持续高温“烤验”,雁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热”而动,以“炎夏送清凉 服务沁人心”行动为载体,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用实打实的服务为群众撑起遮暑挡热的“遮阳伞”、送去解急纾困的“及时雨”,让党旗在一线飘扬,让初心在高温下闪耀。
红色阵地“亮身份”,清凉港湾暖人心
“以前在路边暴晒,现在能进党群服务中心吹空调、喝凉茶,这‘清凉’送得太及时了!”正在雁峰街道杏花村社区“杏暖驿家”歇脚的环卫工人,道出了众多户外劳动者的心声。
按照“依托现有阵地、配备齐全物资”的倡议部署,全区76个党群服务中心(站)、5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集体“变身”,卸下“行政化”标签,挂上“清凉服务站”标牌。每个站点都配齐“清凉四件套”:空调风扇送凉风、饮水充电解急难、防暑药品保健康、休息桌椅供歇脚。从高温作业的工人,到正午执勤的交警,再到带娃纳凉的社区老人,推门就能享服务——“渴了有水喝、热了能乘凉、累了可歇脚、不适有药取”成了服务站的标配。同时,各“服务站”节假日安排值班、照常开放,让“清凉”不打烊、关怀不断档。
这些“清凉服务站”不只是简单的“歇脚点”,更成了服务群众的“前沿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站里,墙面专门设“防暑知识角”,中暑急救流程图清晰明了,党员志愿者轮流上前讲解“高温作业五禁忌”;街道服务站针对老年群体多的特点,特意添置血压仪、血糖仪,让老人们纳凉时顺带享健康检查。入夏以来,这些“红色港湾”已接待群众3.86万人次,其中户外劳动者占比38.17%,社区老人、暑期孩童等特殊群体占比42.5%,真正做到了“敞开大门迎群众,贴心服务暖人心”。
党员先锋“冲在前”,流动服务零距离
“师傅们,来块冰西瓜,降降温再干!”幸福河街、跃林路、碧塘路施工现场,黄茶岭街道组织志愿者正在党员先锋岗的帐篷里给建筑工人分送清凉。这是全区17个“清凉服务点”的生动一景。
雁峰区以“党员带头”激活服务动能,将“要我服务”的任务,转化为“我要服务”的自觉,12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走出去,让红色身影成为高温下最动人的风景。此次行动紧扣 “高温核心区” 需求,从“固定阵地”延伸到“流动支点”,依据人口密度、职业分布精准布点——交通枢纽、工地景区、露天集市随处可见服务点的身影。从先锋街道市府路商圈到金龙坪街道企业生产一线,从岳屏镇乡村振兴现场到机关联点基层活动现场,处处能感受到清凉服务的暖意。
固定点守岗尽责,流动车穿梭街巷,党员轮值不缺位。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党员上门送“清凉包”;对夜班执勤人员,服务点延时到凌晨;对景区游客,“补给箱”随取随用,截至8月底,已累计为3785名一线职工、居民群众送去清凉,群众由衷赞叹,“党员送来的不仅是清凉,更是暖心!”
服务一线“解民忧”,党群同心聚合力
“王阿姨,最近天热,您可别长时间待在阳台,我们给您带了绿豆和藿香正气水,您记得每天煮点绿豆汤解暑。”天马山街道苏眼井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来到独居老人王奶奶家中,一进门就熟练地查看老人家中的空调运行情况,这是“清凉服务行”的日常画面。
雁峰区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组建党员服务队,开展“三送三查”:送清凉包、送降温设备、送防暑知识;查电路安全、查设备隐患、查作业风险。白沙洲街道白竹皂社区党员服务队在上门探访独居老人时,发现多户居民家中吊扇存在线路短路、停转或老化异响等问题。服务队迅速响应,积极联络“小区能人”为困难家庭提供维修服务,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老人们的夏日用电安全。全区48支党员服务队已为230多户困难家庭换修电扇、维修线路400余台(处),排查整改隐患198处。群众说:“党员不仅送清凉,还送安全、送安心!”
高温仍在持续,服务从未降温。雁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清凉服务”做进群众心坎里,用党建温度焐热民心,为雁峰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滚烫的奋进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